1)第九十一章秦王为何这样做_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个军营内,刀剑声已息,呐喊和厮杀声归于平静。

  前后不到半个时辰,平变宣告结束。

  这正是秦王赢高想要达到的结果。

  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解决内乱,随时回击企图趁火打劫的诸侯军的进攻。

  此时的赢高,已经深切体会到,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的重要性。

  如果按照王离等将领的意见,发兵围住章邯军,看起来是雷霆之势,以十七万剿灭十万,稳操胜券。

  但那样一来,章邯必定率领其死忠,命令其部属进行死战。

  对于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卒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只接受直接上级的指挥,听从上级的命令。

  这是任何一支军队,必须拥有的纪律。大秦锐士们,更是被将尉们训练成对于服从的条件反射。即:只管执行,不问原因、不问结果。

  秦王最担心的,正是这种危险的可能性。

  一旦包围章邯的前军,拉开架势硬来,不论是革除职务,还是逮捕三人,都会因激烈抵抗而变成了两军的混战。

  对于一群因事情败露,逮捕后就是死路一条的叛军之将来说,除了拼死搏斗,还能有什么选择?

  那样,无数的士卒将被裹挟进来,很多无辜的大秦将士,不得不为服从军令而相互残杀。

  即使最终战胜了章邯,全军也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陈余和项羽,正期待着这种的情况发生,也虎视眈眈的等待这一刻。

  到那时,即使原本逡巡不前,不敢轻举妄动的类似魏国、燕国的弱旅,都会毫不犹豫抓住这一时机,一拥而上,对秦军进行群殴。

  以势疲力弱的残军,对付养精蓄锐的诸侯军,就是神兵也难抵挡。

  正是因为预见到武力平变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秦王赢高才力排众议,坚持以巡察军营之名,勇闯虎穴,以求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秦王赢高之所以敢这样做,基于三个判断:

  一是,章邯等人不知秦王已经掌握了叛变的内情,依然会按计划借视察之机,绑架秦王。

  按照“山鹰”提供的情报,章邯集中了三个卫队,除了检阅队伍以外,其余的都伏在大帐后。

  章邯意图用这一千五百人的卫队,解决龙虎营。而这恰恰为秦王提供了绝好的时机。

  如果一旦章邯知道阴谋泄露,必将公开叛变,那样等于又多了十万敌人。

  秦王正是要利用这一时间差,抓住这一空挡。

  只要龙虎卫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中军大帐前后,解决章邯的死忠,就不会造成整个军营的混乱。

  二是,按照章邯的计划,军中千人将以上的将尉,都会集合在营前迎接秦王,参与接见和巡察。

  这样一来,军中各营士卒现场最高的指挥者,就是百人将。而这之前,闾官们已经深入到每个百人队伍当中,几天来已和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