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9 漕运艰难(二合一)_我成了大明勋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车。

  伴随着晨曦的光芒,沈忆宸的马车消失在道路尽头,而在场的京师文人士子们,却久久不愿离去。

  “沈佥宪最后与少司马的对话,真是尽显旷达不羁,谁能想到这是玉堂官外放的场景?”

  “毕生所学当经世致用,可能这就是状元公在以行践言吧。”

  “曾几何时,鄙人还怀疑过沈佥宪是否自愿去山东治水,今日所见再无疑问,此乃真正心怀家国天下的文人!”

  “见自己明归途、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怜悯,吾等境界还是差了沈佥宪太远太远!”

  京师文人士子的感慨,沈忆宸自然是不知道,他此刻正在马车中与幕僚卞和,商议着到底是走哪条道路前往山东。

  “东主,前往山东有三条道路,一是经河北走陆路,二是过通州走运河水路,三是转天津卫走海路。”

  “那各有何利弊?”

  沈忆宸从未实地走过这些道路,只能寻求卞和的意见。

  “走陆路比较颠簸,用时居中,走海路最为平顺,不过绕路耗时较长。而走运河水路可以顺流而下,理论上是最好的方式,但此时漕运秋粮北上,可能会遇到拥堵。”

  “走运河水路。”

  没有过多犹豫,沈忆宸就决定到通州码头走水路,这也是他曾经赴京赶考下船的地点。

  不过沈忆宸选择走水路,可不是为了去怀旧的,而是山东黄河决堤的地点在阳谷县张秋镇,也就是后世聊城所管辖的区域。

  此处决堤点距离运河可谓近在咫尺,一旦放任不管或者治水失败,等下次更大的洪峰到来,黄河之水将直灌京杭大运河,彻底断了南北的漕运输送。

  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对黄河水患如此重视的原因,它影响到可不仅仅是山东一隅之地,而是整个王朝兴衰!

  “是,东主。”

  决定了走哪条路线之后,卞和立马招呼着苍火头率领几个人,提前赶往通州租赁船只,以节省行程中浪费的时间。

  现在沈忆宸算是明白了,为何世家大族喜欢招募一群幕僚门人。除了集思广益之外,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再去操心,确实轻松惬意了许多。

  伴随着马车的摇晃,几个时辰后终于来到了通州码头地界。如果说去年沈忆宸看到的场景,还能用喧嚣二字来形容的话,那么现在的通州,就只剩下混乱跟拥挤了。

  运输秋粮的漕运船只一眼望不到尽头,无数码头苦力跟漕运军户们,正在争分夺秒的搬运着漕船上的物品。生怕没有及时归仓入档被验收官判为迟到,那等待的将是巨额罚款乃至流放。

  “真是十里长廊啊。”

  见到此景,沈忆宸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漕运高峰期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盛况。

  “也是一腔血泪。”

  卞和淡淡回了一句,与沈忆宸震撼感触不同,他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副场景。

  漕运不同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