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六章诺门罕战争爆发_新中华抗战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诺门罕战争爆发

  漫步云端

  1931年日本帝国占领我国东北后,随即将那里变成了侵华反苏的基地。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面向抗战中的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一面极力加强远东红军,使其兵力大大超过当时侵占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这两支军队在中苏边境剑拔弩张,不断发生冲突,其中两次规模较大的摩擦对关东军以后的战略发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是1934年6月的乾岔子岛事件,在那次冲突中,日军击沉了一艘苏军炮艇,而苏联由于国内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没有对此予以报复。另外是1935年7月的张鼓峰事件,虽然苏联人在此事上取胜,但是完全靠兵力上的优势和较大损失换来的。通过这两次军事摩擦,自命不凡的关东军参谋们得出结论:苏军的素质低下,远远不是精锐的关东军的对手,日军只要给俄国人一点颜色,就能让他们乖乖的后退。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日军越发肆无忌惮地在边境事造事端。(根据本书需要,这此战斗提前三年进行了)

  1936年5月初,在察哈尔省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旗诺门罕布尔德地区及外蒙古省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界战争,即日本、伪满州国对苏联、外蒙古省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实际上是日本关东军和苏、蒙军的一场局部正规战争。

  1936年5月4日,蒙古军第24国境警备队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东地区放牧,伪满兴安北警备军骑兵哨所的士兵立即开枪阻拦,并骑马追击将对方赶回西岸,于是双方展开激烈冲突。

  1936年5月11日,外蒙军在距海拉尔以南约200千米的诺门坎地区与伪满军发生冲突。

  14日,日满军与蒙古军在锡林陶拉盖交战。日军5架轻型轰炸机飞临哈拉哈河,向蒙军中队部和第7哨所投下64颗炸弹,并向蒙军低空扫射。蒙军死伤50余人。

  15日,驻海拉尔的日军第23师团(下辖第64、71、72联队)向外蒙军发动进攻,冲突规模逐步升级,驻外蒙的苏军第57军也介入了战斗。妄自尊大的关东军认为向苏军大大的显示一下实力的机会到了,便在诺门坎地区大规模集结兵力,准备给苏军以重创。促使日本人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除了上述所列的以外,还有一点在于日本人认为苏军在诺门坎地区的兵站线长达750千米,而按日军使用平板车运输的标准,大兵团作战时的兵站线长度不能超过250千米,由此日本人认为苏军在这一地区不可能使用大兵团,日军在兵力上将占有压倒优势。苏联人对其部队在张鼓峰的表现显然是不满的,也想利用诺门坎的冲突给大清洗后士气低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