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0章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

  拆字是从开蒙练习书法的基本功,如今苏泽在卫学给林良珺开蒙,就在讲拆字的方法。

  拆字,就是将字拆开,要制作活字,首先要统计各种偏旁。

  字的左边的称之为偏,右边的称之为旁,统计一本书中偏旁出现的频率,就是为了制作活字时候做数学统计,制作相应比例数量的活字。

  历史课本上活字印刷术宋代就已经出现了,但其实一直到了明代,依然没有大规模的使用。

  原因也很简单,一开始的活字是用泥活字,也就是用泥烧制的活字,这种活字的缺点很明显,就是容易坏,而且泥活字烧制的时间成本太高了,一炉下去能烧出几十个能用的活字就不错了。

  苏泽用的这种铅活字,是到了明末崇祯年间才开始在江南推广使用的,但是铅活字也有问题,那就是铅活字容易在印刷时候磨损变形,用上一段时间就会模糊不清。

  最接近现代人想象的活字印刷术,活字都是用铜来做的。

  不过铜可是铸钱的材料,可以知道用铜制作活字有多么费钱了,所以到了清代中后期一些质量比较好的活字印刷书籍,基本上都是官方的铜活字印刷的。

  不过苏泽不在乎!

  铅活字的字迹再不清楚,也要比海瑞那份小报上的雕版印刷清楚吧!

  真正的好的雕版印刷自然是字迹清晰的,官方雕版的书籍可以说是字迹清晰装帧精美。

  可是小报的雕版质量能有多好?半个月就要出版一次的东西,浅浅的刻上一点就好了,海瑞那份小报字迹模糊,错别字也很多,但是读者也不在乎啊!

  这东西又不是珍藏的书籍,能看清楚差不多得了!

  用铅活字印刷的小报,竞争对手就是这种小报,而使用铅活字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制作速度快啊!

  其实雕版印刷的质量并不比活字印刷差,雕版印刷还可以印刷图案,排版也更灵活,一些手艺好的雕版师傅排的版,和后世报纸一样图文并茂。

  活字印刷术的好处根本就不是印刷质量上!而是速度!

  一份四张版面的小报,需要四个雕版师傅一起做上几天,一旦出现失误还要重做,雕版完成之后发现有错别字也不能随便更改。

  但是一个熟练的印刷工,排一个版面的活字也只要一个时辰,而且活字排版之后随时可以更改。

  这就大大减少了印刷排版的时间,一个月两期的福州府小报,苏泽一周就能出一份!

  减少了雕版的师傅,也不需要每一版面都需要一份雕版,那么印刷成本就剩下油墨和纸张了。

  纸张也不需要太好的纸张,福州府小报的纸张也是最低等的泛黄陈纸,这东西价格低廉,城里书店就能买到。

  墨就是比较麻烦的地方了,印刷用的油墨和写字用的墨不同,需要掺杂亚麻仁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