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2章 好好干_化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月十五,钱塘大潮。

  数米高的潮水上,整个江南水性最好的弄潮儿们赤着胳膊,高举旗杆,借潮势踩水而上,保大旗不湿。

  两岸观潮者众,处处可见欢呼之声。每年大潮,都是钱塘盛事,今年,除去本就有的弄潮表演,还额外增加了水师演练,新建的海船借水势而起,在湍急的潮水中迎水来去,相互之间险之又险地擦身而过。

  岸边的观众们呼喊得嗓子都哑了。

  商人大户,甚至是有点闲钱小民,都争相将钱财送到打赏弄潮儿们的银箱之中。

  盛典过后,弄潮的渔家子们去领赏赐——大潮之中,一个不慎便是身死之局,但赏金也极为可观,尤其是在最近这几年,赏金看涨之外,还有录入水师的机会。

  尤其是今年格外不同,朝廷准备组建东海水师,他们这些弄潮儿将有可能被录为东海水师的下海教官,对于清贫且困苦的渔家子来说,这简直是一步登天的机会,为了这次弄潮,他们都使尽了浑身解数。

  以至于筹备水师的官吏在看到他们手中大旗时,一时分不清哪个更厉害。

  一滴没沾是不可能的,但也仅仅只是有些湿润而已,并未全湿透,在海风之下,连水痕都看不到多少。

  于是不得不重新比了水中速度,终于挑选出四名优秀的水师教头。

  弄潮儿中,有一名年轻人拿了最多的赏钱,却没有参加比试,不是他不想去,而是他生来便是个哑巴,本也不能去水师当教头。

  哑六拿到赏钱足有一百余贯,他黝黑的脸上露出笑意,这代表着他可以把自家的打鱼的小船换成一艘跑漕运的小货船。

  如今,江南一带最赚钱的便是运货,两浙路金华县已经全是织户,江西铅山矿场的十余万矿工,景德镇的瓷器价廉物美,太湖沿岸玻璃工坊已经成为杭州府最大的建筑。

  他只需要有一条送货的小船,就能跟着浩浩荡荡的船队,花不多的钱,挂在一只巨轮拖船的后方,沿着江南密布的河网,将玻璃、陶瓷、丝绸、运到杭州,贩卖给那些朱罗、大食来的海外巨船,便能赚到足够一家生活的米粮,甚至能多为家人准备几件衣衫,打上一壶豆油。

  他将沉重的铜钱背在背篓中,幸福的重量将他的背脊压弯,和他妻儿一起,走上自家的居住生活的渔船。

  就在这时,他的妻子悄悄扯住他的衣袖:“当家的,这钱便先莫要买新船了吧。”

  他疑惑地皱起眉。

  “我刚刚听到,城东有不少土地要出售,平时十贯一亩的上等水田,如今只要九贯!”他的妻子激动地道,“咱们要是买上十亩地,那家里可就安稳了!”

  渔家生活并不幸福,出海打渔人,几乎就没有善终,大多都是一去不回,收入也不丰厚,农人不同,别的不说,有了地,那就有了安稳。

  哑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